计算机行业周报:周观点:关税反制强CALL国产算力与跨境支付
一、国产算力:应对挑战开启创新发展新篇
【乘势而起:关税下国产算力发展新程】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挑战,中国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同时加速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布局。当前,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正在形成双重驱动力,推动国产科技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在芯片和算力等关键领域,可以观察到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正在形成良性循环。
(一)应对关税挑战,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客观上加速了国内科技产业链的自主化进程。从政策层面看,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00%、"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扶持等实质性举措持续落地。产业端角度看:头部芯片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普遍达到20%以上,英伟达的流片周期已缩短了5-7 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在14nm 及以上成熟制程领域,国产替代方案已具备相当的市场竞争力。
( 二)国产算力:多维度突破发展,热潮涌动向未来:国产算力生态正在经历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的转变。数据库领域,分布式架构的性能优化取得显著进展;操作系统在金融、政务等关键行业的适配度持续提升;服务器厂商则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15%-20%的成本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高通AI 等企业与重点实验室共建的联合创新中心,共同实现技术突破。这些进展表明,国产算力产业链正在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二、关税变局:跨境支付合规布局与新机
【破局求变:跨境支付行业的挑战与突围】当下,跨境支付行业在关税壁垒与合规升级的双重压力下承压前行。中国跨境支付新规通过牌照整合与外资准入规范,推动行业加速重构。
行业以区域化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双向突破为锚点,依托CIPS 深化“一带一路”支付网络,并通过CMIM 框架下的人民币出资安排强化货币稳定性,为跨境贸易开辟新路径。
(一)关税冲击:美国对等关税下的行业变局:近日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正式启动。在中美关税博弈背景下,当前跨境支付行业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需应对美元持续走强带来的外汇结算成本攀升,另一方面亟需为加速向东南亚等地转移生产线的中国企业构建适配的支付服务体系。
(二)合规重构:监管条例加速行业布局:随着政策开放进程持续推进,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外资机构必须持有境内互联网支付牌照并设立实体运营机构,以此强化市场准入规范化管理。当前阶段,跨境支付企业正加速通过牌照收购完成合规准入,外资机构通过股权并购方式直接触达境内用户群体已形成显著趋势。
(三)趋势前瞻:区域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双向突破:在区域金融合作层面,依托CIPS 的深度应用,中国正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支付结算合作,实现跨境支付与国际贸易的良性互动发展; 东盟与中日韩(10+3)会议已就CMIM 框架内的人民币出资方案达成共识,提升了人民币在区域金融安全网中的储备货币功能;中阿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再次续签,增强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流动性,加速推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三、投资建议
受益标的:
1. 核心信创企业:中国软件、中国长城、东方通等;2. 国产算力与芯片:拓维信息、海光信息等:鸿蒙:中软国际、软通动力、润和软件、拓维信息、常山北明等;
3. AIDC:润建股份、光环新网、奥飞数据、润泽科技等;
4. 算力租赁:海南华铁、宏景科技、弘信电子等;5. 云计算:优刻得、首都在线、顺网科技、深信服等;
6. 算力芯片:海光信息、寒武纪、芯原股份等;7. AI 电力:中恒电气、麦格米特、欧陆通、科泰电源等;
8. 数据要素与可信数据空间:易华录、深桑达A、太极股份、达梦数据等;
9. 跨境支付:四方精创、新国都、华峰超纤、高伟达、新大陆、拉卡拉、京北方、新晨科技等。
风险提示
市场系统性风险、科技创新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中美博弈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