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周报:二季度关注修复主线
本周,随贸易摩擦升级,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大宗商品价格普跌,黑色系难以独善其身。不过,随着国内更加聚焦于全方位扩大内需,在增量政策预期的强化下,市场情绪有所回暖,钢价于周五迎来反弹。另一方面,美国宣布暂缓大部分经济体的“对等关税”,豁免芯片、手机、电脑、显示模组等产品的“对等关税”,表明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的变化和反复性,对等关税的实施受制于美国自身通胀和经济压力的限制。
1)出口需求承压,板材高位回落——本周钢材表观消费量环比下降2.25%,同比-7.49%,农历同比-7.04%;长材表观消费量环比+0.87%,农历-12.45%;板材环比-4.82%,农历-1.76%。建筑钢材成交量五日均值11.18 万吨/天,环比-0.73 万吨/天。
当前建筑需求延续季节性弱修复态势,而板材需求连续两周出现回落,或由于海外反倾销压力加剧下,出口需求承压加大,尤其是出口数量占比较多的热卷。
2)铁水延续复产,整体压力有限——由于盈利和接单尚可,钢企延续复产态势,钢企的生产强度高于成材。本周,样本钢企日均铁水产量延续升至240.22 万吨,较上周上升1.49 万吨/天;五大钢材产量环比上升0.29%,同比+1.24%,农历同比+1.80%。
3)库存去化放缓——本周全国总库存环比-1.65%,农历口径下长材总库存环比减少2.62%,同比下降17.36%;板材库存环比下降0.34%,同比下降10.45%。在成材库存低位的支撑下,价格下跌幅度小于炉料,由此即期利润稳定,成本滞后利润回落。
最终,上海螺纹跌至3170 元/吨,环比跌50 元/吨;上海热轧跌至3300 元/吨,环比跌40 元/吨。测算螺纹钢吨钢即期利润21 元/吨,成本滞后一月利润-61 元/吨。
热点关注:成本端改善预期强化,二季度关注修复主线近期,尽管悲观预期压制黑色商品普跌,但成材在库存低位对价格的支撑下,走势整体强于炉料端,由此点对点的即期利润维持微利,成本滞后利润也未出现大幅度亏损。
展望来看,二季度成本端改善预期有望进一步强化,部分钢企盈利和估值有望修复:
1) 钢企大部分焦煤采购按照季度长协定价。25 年一季度焦煤价格大幅回落,或压制二季度的焦煤长协价格下降明显。对于华菱钢铁等宽厚板、汽车板等长周期定价品种占比较大的钢企而言,由于销售端提前锁价,而成本端受益于焦煤长协价格下跌带来的优化,经营弹性有望显现。
2) 对于特钢龙头中信特钢而言,过往公司在燃油车、合资车型的市占率高,议价能力强;不过,随着新能源车和国产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汽车特钢行业稳定的竞争格局被打破,部分特钢企业通过大幅降价的方式,在新能源车领域攫取市场份额,由此对公司的经营产生压力。不过,随着新能源车竞争格局趋于稳固,公司的产品优势正在重塑。2024 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用钢销量同比增长29%,ZF、大众等汽车用钢国产化项目销量同比增长38%。展望来看,凭借多年深耕特钢行业积累的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望延续在传统燃油车上的竞争优势。不过,这种竞争格局上的微观变化或难以及时跟踪,若公司实现业绩环比改善的自证,市场对公司24Q3“底部利润”的判断将更具信心,在估值层面的修复有望顺势而来。
风险提示
1、 需求修复不及预期;2、行业供给水平增长过快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