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材料、电力电气设备、公用事业行业:美关税对新能源中游板块影响几何?
美国时间4 月2 日,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落地1,对于中国大陆及港澳进口商品加征34%对等税率,将于4 月9 日实施。
评论
动力电池:对美敞口较小,动力电池环节不受对等关税影响、但总税率仍较高。动力电池总税率已较高;因动力电池包含在此前汽车及零部件的加征范畴内,本次对等关税不叠加。中游电池材料,在基础关税上,总加征税率达79%。我们认为美国市场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影响整体可控,一方面当前美国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不高、2024 年仅10%,我们估计其动力电池装机需求在全球装机占比不到15%,另一方面,中国动力电池对美出口敞口较小,我们估计在2024 年中国电池厂海外动力电池装机占比5-10%。
储能:美国需求端或将产生一定扰动,坚定看好其他地区出口机会。储能电柜及系统25 年总税率较高;而从2026 年开始,301 条款加征税率将上调至25%,则总税率将进一步上升。我们认为针对国内出口企业1)加税使得美国储能项目经济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由于美国需求约占全球储能总出货需求30%,后续美国需求的不确定性或对相关企业造成一定影响;2)欧洲、东南亚、中东非市场等其他地区仍有较强的发展机会:储能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需品,中国供给端产业链具备较强的优势,在此次关税调整背景下我们坚持认为机会大于风险,看好相关企业出口表现。
泛零部件:对美敞口不大,关税整体影响可控,需关注需求端扰动。泛零部件环节如熔断器、继电器、集成母排等,总税率较高;但相关公司对美业务敞口均不到10%,并且在供应链中主要作为Tier2、Tier3 角色,价值量占比亦较小,我们认为关税或能转嫁或摊薄分担,影响整体可控。
估值与建议
我们认为特朗普关税政策仍存在一定变数,短期因锂电产业链不可替代性,我们预计关税或能部分转嫁,但成本抬升亦可能对终端需求产生扰动;而中长期关注海外产能所在地关税谈判进展、或有概率争取到关税下调,同时,头部电池厂商亦可通过技术授权等方式参与北美市场。整体投资策略我们优先推荐内需主导的方向,如两轮车铅酸电池、AIDC铅酸电池/柴发,其次是美国敞口占比较低、且具备海外产能(尤其是美国本土产能)的标的:1)电池及材料:亿纬锂能、西典新能、中熔电气等;2)储能:艾罗能源;其他产业链标的包括:
德业股份(未覆盖)、海博思创(未覆盖)。
风险
全球新能源/储能车需求不及预期,地缘政治/贸易冲突风险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