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思考:对外卖竞争的一些梳理
本周(4 月14 日-4 月17 日)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3%,互联网指数(KWEB)下跌1.0%,纳斯达克指数下跌2.6%。
评论
本周京东与美团之间的竞争有升级趋势,我们简单梳理一下:
(1)从外卖领域看,我们认为,京东成功的困难较大。外卖是一个横跨用户、餐饮、骑手三方的复杂系统,两两之间存在强规模效应,由于前期冷启动阶段规模效应的缺失,平台或需要对用户、骑手、商户给予远高于行业均值的补贴或折让,单均亏损较大,根据京东官方宣称目前的500 万单水平,我们预计其可能意味着较大量级的亏损;如果平台有进一步发展,虽然规模效应下单均亏损有可能被优化,但更大的规模并不意味着亏损绝对值一定能收窄。联系到京东2024 年主业约400 亿元运营利润的量级,我们认为公司接受一项可能带来较大亏损的新业务难度较大。
(2)从即时零售领域看,我们认为,闪购颠覆零售的可能性也较低。闪购是美团基于外卖的物流体系衍生出的业务,单均履约成本远低于从零开始搭建的对手。然而问题在于,一方面,无论如何优化,即时零售都与快递网络的成本相去甚远;另一方面,外卖是标准化的餐盒,置入骑手的餐盒箱即可,而电商件并不标准化,泡货、重货、不规则形状,会降低履约效率。我们对闪购的期待在于,未来单量占比达到30%的外卖水平,增厚外卖30%的利润,此远期目标对于电商市场意味着不到5%的份额。
(3)对京东而言,投入有三本账:第一是单纯的外卖业务,从逻辑上很难成立;第二是在即时零售领域应对竞争,但我们认为,战略的出发点最好是基于行业客观规律以及自身禀赋,而不是基于竞争角度做第一性思考;第三是京东整体,2024 年京东营销费用高达480 亿元,如果类似“品质外卖”、“社会责任”的风格能够发酵,有希望把“品质”的概念泛化,并进一步起到宣传公司整体、节约营销投入的效果,才是最大的业务杠杆。
(4)对美团而言,我们认为无需过度关注竞争压力,公司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整个生态的平衡。外卖生态的复杂性在于,商户一方面承担了平台高效率下相对高的抽佣压力,另一方面也享受了市场规模被抬升后的成果,以及订单密度增加后效率进一步优化。理论上,将资源进一步向C端倾斜,会带来总体最优解,但代价相当于部分高毛利的商家,补贴了部分外卖人群,理论上的最优解,在舆论、监管的现实状态下并不存在,需要公司更高智慧的平衡。
估值与建议
我们维持个股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风险
宏观环境及国际关系不确定性,海外监管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