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汽车(000550):24年扣非同比+36% 拟开展首次股权激励彰显信心
24 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83.74 亿元、15.37 亿元、13.56 亿元,同比分别+15.70%、+4.17%、+36.28%。
收入端“量价齐升”主要受益于国内新车上市、轻客回暖以及出口增长。扣非后净利润增速进一步上行。展望后续,公司整车业务销量回升叠加降本增效稳步推进,有利于自身盈利持续增厚;非美地区海外出口持续放量,推动公司业绩进一步释放。江铃积极开展回购拟用于员工股权激励,彰显其长期发展信心。
事件
公司发布2024 年年报,全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83.74 亿元、15.37 亿元、13.5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70%、4.17%、36.28%。
简评
全年业绩稳健收官,出口增长维持韧性。24 年营收、归母、扣非分别为383.74 亿元、15.37 亿元、13.56 亿元,同比分别+15.70%、+4.17%、+36.28%。收入端看,Ranger、Bronco 等新车上市、轻客回暖、出口增长,驱动整车销售量价齐升,带动收入稳健增长。
24 年江铃整车销量34.1 万辆,同比+10.1%。其中轻客、轻卡、皮卡、SUV 分别销售8.7 万辆、6.2 万辆、7.3 万辆、11.9 万辆,同比分别+8.8%、-1.4%、+22.8%、+10.6%;分地区看,全年内销、出口分别为22.5 万辆、11.7 万辆,同比分别+4.8%、+21.9%。单车收入约11.2 万元/台,同比+5.1%。盈利端看,全年归母同比增长,主要受益于收入增长、降本增效等因素。由于24 年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同比减少约3.8 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增速进一步上行。经营亮点包括:24 年江铃轻客、皮卡、轻卡的市场份额分列1、2、6 位,保持市场竞争力;出口保持双位数增速,借助福特渠道保持增长韧性,并提振SUV 销量。分季度看,24Q4单季度营收、归母、扣非分别为106.44 亿元、3.71 亿元、2.72亿元,同比分别+10.19%、-20.40%、-19.56%,环比分别+8.49%、+37.11%、-0.65%。Q4 盈利同比下滑主要系研发费用年底集中入账,较23Q4 提升约3.2 亿所致,全年维度看相关支出稳定。
盈利能力稳定,费用控制良好。24 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4.13%、3.14%,同比分别-0.25pct、-0.07pct;24 年期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8.25%、2.76%、2.46%、3.43%、-0.40%,同比分别-1.40pct、-0.67pct、-0.51pct、-0.45pct、+0.22pct。
25 年销量目标达39 万,新车周期延续叠加电动化加速。1)全年经营目标积极。公司25 年计划实现销售整车39 万辆,较24 年实际销量同比增长超14%,目标营收超400 亿元。2)电动化+新车周期持续。25 年公司将凭借全新纯电平台产品——轻客E 福顺、轻卡E 顺达等新车,以及计划推出的新宝典/域虎皮卡、新福特纯电SUV等产品,全面提升乘商领域竞争力和总体销量。3)非美出口仍具增长韧性:公司借助福特出口渠道持续拓展海外机会,产品远销全球105 个国家及地区,已成为销量增长的核心抓手。江铃出口市场覆盖东南亚、中东及拉美等非欧非美地区,今年开始加大出口车型拓展,未来增长前景广阔。
公司宣布回购1.5-2 亿元A 股,用于史上首次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1)股份回购彰显信心。4 月13 日公司公告宣布以不低于22 元/股的价格回购681.82 万-909.09 万A 股,回购总额1.5-2 亿元,占总股本比例0.8%-1%。回购目的主要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系公司1993 年上市以来的第一次。2)持续高分红回报股东。
根据公司年度利润分配预案,24 年江铃现金分红总额约6.14 亿元,连续4 年分红比例保持在40%的水平。
投资建议
公司整车业务销量回升叠加降本增效稳步推进,有利于自身盈利持续增厚;非美地区海外出口持续放量,推动公司业绩进一步释放。江铃积极开展回购拟用于员工股权激励,彰显其长期发展信心。预计公司2025-2026 年归母净利润18 亿元、23 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9X、7X。
风险分析
1、行业景气不及预期。2025 年国内经济复苏企稳回升但具体节奏有待观察,汽车行业需求或随之波动;推动汽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地仍需时日,影响行业需求复苏进程。
2、出口销量不及预期。出口受国际形势、国家政策、汇率等多方因素影响,海外销量增长有波动风险。
3、行业竞争格局恶化。国内竞争对手加快产品投放速度,随着技术进步、新产能投放等供给要素变化,未来行业竞争或将加剧,公司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或将有所波动。
4、公司渠道及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公司渠道建设、经销商优化进度可能不及预期。新车型销量受市场需求影响存在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