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周报:债务周期的强弩之末
中信钢铁指数报收1,509.14 点,下跌6.43%,跑输沪深300 指数3.55pct,位列30 个中信一级板块涨跌幅榜第26 位。
重点领域分析:
投资策略:本周是波动剧烈的一周,除了中美贸易战螺旋升级之外,我们之前提出主导国债务周期末路的信用风险也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关注。近代当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生产力大幅提高,历史的演进增加了新的色彩,但本质并没有改变。在康波的回升和繁荣周期中伴随着新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提高发挥作用,人们的生活水平会明显提高;而在康波的萧条期,国家和国家之间,国家内部富人和穷人之间财富和权力的争斗此起彼伏,往往大量财富、生命被毁灭。潜移默化中一旦周遭各种力量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历史的构成板块就会移动。所谓历史的周期律意味着它们在未来必然发生,所有人的生活都会因此发生巨变。不要用过去二十年的投资经验去理解现在的问题,过去四十年康波的回升和繁荣周期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不是人类历史的全部,也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在历史上康波萧条期往往伴随着一次滞胀。同时由于面临后发国的挑战,主导国储备货币地位也将面临动摇,到了债务周期后期债务持有人希望出售持有的货币债务,换成其他形式的的财富储存工具,一旦大家意识到货币和债务不是个好的选择,主导国长期债务周期就走到头了,货币体系贬值结构性重组会提高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的作用。金融属性占优时候会出现大量商品ETF 来变为库存,从而放大商品价格的弹性,当然其中黄金会最受青睐,目前对应的股票依然处于明显低估的状态。
对于不断升级的反制应对,我们短期无法判断最终关税战的影响是多少。中长期看历史上主导国的脱钩意愿并不会导致最后的结果变化,一方面在争斗中两国必然会扩张财政,另一方面由于康波萧条期并不具备工业化或者再工业化的契机,最终的结果更多是贸易流的转变,交易成本上升从而推高通胀。反而债务周期末路的国家,如果自身能力有限,还漫天要价,很快就会露馅。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等待“子弹再飞一会”。对于黑色金属而言,待冲击评估明确后,国内会对应增加财政力度对冲不利影响。同时中央经济会议会议也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未来若配合行业供给端调整政策,三周期会形成共振,加快行业回归的进程。我们继续推荐底部估值区域的华菱钢铁、南钢股份、宝钢股份、新钢股份,受益于油气、核电景气周期的久立特材,受益于管网改造及普钢盈利弹性的新兴铸管,受益于煤电新建及油气景气周期的常宝股份,以及受益于需求复苏和镀镍钢壳业务的甬金股份,建议关注受益于煤电新建及进口替代趋势的武进不锈。
铁水产量增加,需求小幅下滑。本周全国高炉、电炉产能利用率环比增加,国内247 家钢厂高炉产能利用率为90.2%,环比+0.6pct,同比+6.6pct;91 家电炉产能利用率为51.4%,环比+0.1pct,同比-1.1pct;五大品种钢材周产量为871.1 万吨,环比-0.2%,同比+1.7%;本周长流程产量回升,日均铁水产量增1.5 万吨至240.3 万吨,受关税冲击影响,出口相关的板材产量明显回落,长材产量回升;库存方面,本周五大品种钢材周社会库存为1176.7万吨,环比-3.2%,同比-24.2%,钢厂库存为483.9 万吨,环比+2.0%,同比-16.8%;钢材总库存环比回落1.7%,降幅较上周收窄1.0pct,厂库由降转增;本周由产量与总库存数据汇总后的五大品种钢材周表观消费900.5 万吨,环比-2.1%,同比-6.6%,其中螺纹钢表观消费252.7 万吨,环比+1.2%,同比-11.8%,本周五大品种钢材表需环比小幅下滑,螺纹钢消费继续改善,热卷消费显著回落,建筑钢材成交周均值为11.2 万吨,环比降6.1%;本周钢材现货价格走弱,主流钢材品种即期毛利变动不大,247 家钢厂盈利率为53.7%,环比降1.8pct。
核心CPI 明显回升,产业减量重组有望推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0.1%,降幅明显收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2.5%。这主要受季节性、国际输入性因素等影响;从边际变化看,提振消费需求等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核心CPI 明显回升,同比上涨0.5%;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202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明确,今年将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3 月23 日-24 日,八一钢铁、昆仑钢铁、闽新钢铁、昆玉钢铁等钢厂陆续发布消息称,为推动新疆钢铁行业减量发展,自3 月24 日起粗钢日产量减少10%。随着后续行业供给端调控及转型升级预期升温,叠加需求改善趋势,钢材中长期基本面有望持续好转。
钢管企业持续受益于煤电装机提升及油气景气预期。根据Wind 数据,2025 年1-2 月全年国内火电投资完成额为142 亿元,同比增长34.6%,核电投资完成额181 亿元,同比增长48.8%,在当前能源自主可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背景下,煤电与核电机组建设相关标的有望显著受益;另外油气开采及输送管道相关标的有望受益于油气行业景气周期。
风险提示:国内产量调控政策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料价格超预期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