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读数高增 但持续性偏弱
(1)3 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64 万亿,同比多增5500 亿。
(2)3 月新增社融5.89 万亿,同比多增1.06 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2025 年2 月末提升0.2pct 至8.4%。
(3)3 月M2 同比增长7.0%,环比持平;新口径M1 同比增长1.6%,环比提升1.5pct;M2-M1 增速剪刀差环比收窄1.5pct 至5.4%。
点评:
1.信贷读数高增,但后续投放可持续性偏弱
3 月人民币贷款读数高增,或更多源于需求偏弱下的前置发力,后续投放可持续性偏弱,预计全年信贷投放节奏延续“5221”模式。具体而言:
其一,3 月信贷虽同比多增,但依赖对公短贷冲量,结构整体偏弱。3 月对公短贷新增1.44 万亿,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4600 亿显著拉动本月贷款增长。
其二,外部不确定性增强,接续信贷需求仍需政策加码。一方面,银行前置发力下优质项目储备消耗较多,后续对公中长贷需加力寻找增量投放点。
另一方面,此前2 字头消费贷或导致消费贷跑冒滴漏进入房地产市场等违规现象,4 月起银行不能再发放3%以下利率的消费贷,居民短贷或有明显回落。并且,关税冲击下,中美两国贸易受到影响,需要政策力度加码以提振信贷增长。
其三,国有大行增资5200 亿短期内对信贷刺激作用不大。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在本轮增资中合计募集资金规模达5200 亿。虽然本轮注资可以撬动4 万亿以上的信贷增量,但资本充足并非制约国有大行信贷投放的核心原因,提振需求才是增加信贷投放的核心抓手。
2.政府债持续拉动社融,非银贷款收缩
3 月社融同比大幅多增仍源于置换债发行带动。3 月政府债新增1.49 万亿,同比多增1.02 万亿。3 月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比央行口径多1834 亿,主要是一般性贷款投放相对景气,非银贷款由此收缩,当月新增-1702 亿。
3. M2 增长稳定,M1 增速回升
3 月M2 增长主要由一般性存款带动,非银存款负增拖累。一方面,季末财政多支少收、理财回表,一般性对公+零售存款增长较好。另一方面,一般性存款增长压力有所消退,国有大行吸收非银存款的动力减弱。
3 月M1新旧口径增速皆环比明显提升,或与财政资金沉淀为对公活期有关。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社融和信贷表现持续走弱;数据测算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