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服务行业研报: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点评
4 月8 日,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境外旅客在贴有“即买即退”表示的商店购物后,用信用卡冻结与退税额等额的金额作为担保,游客离境时海关检查商品和票据无误后解除信用卡冻结。
点评:
国家税务总局推出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 “即买即退” 政策,是中国在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下主动作为的重要举措。这一政策通过流程重构、技术赋能和制度创新,不仅直接激活了入境消费市场,更在关税战背景下展现出多重战略价值,成为中国经济 “双循环” 格局中的关键落子。
一、政策创新:从 “流程优化” 到 “制度重构”1、全流程数字化突破
与传统退税需离境时排队办理不同,“即买即退” 通过信用卡预授权机制,将退税环节前置到购物场景。境外旅客在贴有标识的商店消费满500 元后,仅需签订协议并冻结退税款(税率 11%),即可当场领取现金或电子退税款。离境时海关核验无误后自动解除担保,全程耗时从 90 分钟压缩至15 分钟。这种 “秒级到账” 的体验,使退税款可直接用于二次消费,试点数据显示二次消费比例达63%。
2、风险防控机制升级
政策依托区块链技术追踪信用,若旅客未按期离境,系统自动扣回预授权资金,违约率仅 0.17%,远低于国际水平。同时,全国 2.3 万家退税商店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海关与税务部门实时共享核验信息,形成 “购物 - 退税 - 离境” 闭环监管。
3、支付体系深度融合
退税以人民币结算,配合数字人民币试点,形成 “消费 - 支付 -储备” 闭环。2024 年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升至 28%,在 RCEP 框架下,东盟游客在华退税占比达 22%,推动区域消费网络互联互通。上海、海南等地试点数字人民币退税,实现 “支付即结算”,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接受度。
二、关税战背景下的战略价值
1、服务贸易对冲商品贸易损失
中美关税博弈导致中国对美出口承压,美国对华加征104% 关税涉及机电、科技等核心领域。“即买即退” 政策通过吸引境外消费,将部分 “出口损失” 转化为 “境内消费”。2024 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收窄至 680
亿美元,旅游服务顺差贡献率达 40%,其中退税政策拉动效应显著。例如,北京环球影城旗舰店试点期间境外客单价突破 1.2 万元,奢侈品销售额增长 18%。
2、重塑全球消费规则话语权
中国退税率(11%)虽低于英国(20%),但流程效率领先。欧盟传统退税需机场排队 2 小时以上,而中国实现 “即买即退” 10 分钟到账,吸引 85% 的奢侈品品牌在华增设体验店。这种 “效率换市场” 策略,使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规则制定中逐步突破欧美主导,2024 年入境消费规模预计达 2500 亿元,同比增长 22%。240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覆盖 53国,配合 “外卡内绑” 支付优化(单笔限额提至 5000 美元),形成 “签证便利 - 支付顺畅 - 退税快捷” 的闭环。
3、破解技术封锁新路径
政策鼓励境外游客购买国产高端电子产品,如华为鸿蒙设备、折叠屏手机等。2024 年相关产品退税销售额达 120 亿元,变相实现技术输出。
美国试图通过关税阻断中国科技产品出口,而 “即买即退” 政策创造了“境内销售 - 技术渗透” 的新渠道,形成 “关税壁垒下的突围”。
三、经济效应:从 “短期刺激” 到 “长期赋能”1、消费市场结构性激活
政策显著提升境外游客消费能级。试点地区客单价提升 27%-42%,高端消费品交易量增长 18%。成都 IFS、杭州湖滨等商圈境外游客购买量提升 60%,非遗产品(如蜀绣、宣纸)纳入退税目录,推动地方特色商品 “出圈”。
2、产业链升级倒逼机制
境外游客对高品质商品的需求,推动国内产业链向高端化转型。海南免税购物销售额超 800 亿元,促使智能设备、奢侈品等产业提升品质。
政策还引导中小城市与退税商店合作,四川退税总额同比增长 889%,区域消费差距逐步缩小。
3、金融战略价值凸显
退税以人民币结算,配合外卡 POS 机扩容(2024 年新增 2550 台)和多语言支付服务,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2024 年数字人民币退税占比达 15%,为受制裁企业提供替代性跨境支付通道。这种 “消费人民币化” 策略,有助于削弱美元霸权,构建绕开美国主导的全球消费网络。
4、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政策推动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消费合作,互认退税政策,构建跨境消费网络。2024 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 12%,占出口总额比重升至18%,部分抵消欧美市场下滑压力。
四、投资建议
“即买即退” 政策不仅是一项税收便利措施,更是中国应对关税战、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战略工具。它通过服务贸易增量对冲商品贸易减量,以消费升级倒逼产业转型,借人民币国际化突破美元霸权,最终推动中国从 “世界工厂” 向 “全球消费中心” 跨越。建议关注国内免税行业、零售行业龙头企业,出入境旅行社。
五、风险提示
存在国际竞争加剧的风险,存在海外游客增长低于预期的风险,存在地缘政治带来的航线减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