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鲜数据中重科技(603135):内需周期再起 出海头角崭露

中重科技(603135):内需周期再起 出海头角崭露

时间2025-04-13 21:14:44浏览3

中重科技(603135):内需周期再起 出海头角崭露

投资要点
中重科技:立足国内、扬帆海外、技术领先的冶金设备龙头公司是国内冶金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龙头,2018-2022 年营收CAGR=16%,远超同期我国粗钢行业产量CAGR=2%。公司主营型钢、带钢智能装备及生产线,深耕国内市场起家,海外业务打开新空间,截止24H1 国内收入占比73%,海外收入占比26%。2022 年受下游钢铁行业周期性拖累收入有所回落,但2023 年海外突破带动新增订单重回18 亿元,在手订单达到27 亿元;24 年披露了3 个海外项目合同,我们认为公司当前在手订单充沛、有望在25 年报表端逐步体现。 此外,2024 年Q4 单季度利润回升至约0.44-0.55 亿元,中枢0.5 亿元(yoy58%),拐点已现;全年预计0.51-0.62 亿元。
行业属性:高门槛千亿市场,国内周期寻底初复苏,海外第二曲线渐长成行业:国内冶金智能设备更新与海外扩张双轮发力,预计2024-2033 年冶金设备市场规模CAGR=3.4%。
国内总量需求初见底,结构机会涌现:1)更换周期已至。钢铁行业设备寿命普遍为10-15 年,2025-2026 年有望进入集中更换周期,叠加限产信号逐步释放,有望带动钢企利润上行,设备更新需求迫切。2024 年,国家统筹安排的3000 亿元左右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计约1480 亿元被用于设备更新,对行业形成利好;2)型钢替换已成趋势——50%的型钢应用于钢结构。2021 年,我国钢结构新开工建筑面积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仅7%,对标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50%以上的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3)汽车等制造业高端化则带动高精度带钢需求增长。
海外钢铁供给端格局正重整,出海正当时:1)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供需错配,成品钢消费量增速大但粗钢产量低,工业化进程加速有望带动冶金设备采购扩张;2)贸易壁垒也有望催化设备需求增长,印度、越南等国对进口钢材加征反倾销税,实则为推动本土钢厂扩产,如印度设立“2030 年3 亿吨钢”计划,冶金设备市场迎来新机遇。此外,海外业务创收能力有望超预期。截止2024H1,公司海外收入毛利率28.5%、显著高于国内同期毛利率15.9%,伴随海外业务拓展,公司盈利能力亦有望稳步提升。
公司竞争力:技术壁垒+区位优势+全球化接单能力构筑护城河1)技术积淀铸高壁垒:公司为国内首个突破特大型钢CMA 万能轧机技术的企业,型钢生产线成材率达101.1%;带钢领域,公司自主开发全连轧工艺,年产量较半连轧提高20-30%,提高客户投入产出比。据招股书,2019-2021 年间国内新上热轧带钢产线约 43 条,公司提供产线占比30%以上;2019-2021 年间国内新上热轧型钢产线约29 条,公司提供产线占比65%以上。
2)区位优势守望发展:河北、江苏为我国前两大粗钢产地。公司以天津总部辐射京津冀钢铁集群,以江苏基地切入长三角市场,形成对宝武、河钢等头部客户的深度覆盖。
3)海外接单能力超群:2023 年海外收入占比跃升至33%,毛利率接近30%。凭借“一带一路”战略,公司在东南亚、中东、中亚拓展客户,且和海外客户形成了深厚的合作关系,与印尼海洋钢铁连续合作8 年复购多条产线。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为智能冶金设备龙头,与中国一重、大连重工、国机重装等同为冶金设备企业,与中信重工同为重型装备,与太原重工同为轧锻设备;可比公司2025 年平均估值为PE33.61X。我们认为公司开始发力海外市场,目前在手订单结构切换,业绩拐点初现。预计2024-2026 年公司营收9.6/14.5/20.6 亿元,同比-
14.2%/51.2%/41.9%,归母净利润0.6/2.4/4.1 亿元,同比-69%/329.3%/67%,当前市值对应PE 为96.7/22.5/13.5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钢铁行业资本开支不及预期;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海外拓展不及预期。

本文来源转载:

金钼股份(601958):钼业龙头 仍具备红利股属性 恒铭达(002947)2025Q1业绩预告点评:大客户模切&华阳通双轮驱动 25Q1业绩高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