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建材行业点评:掘金“一带一路”与“西部大开发”的投资机遇
美国“对等关税”及全球应对措施,将重新影响全球经济预期,我们认为提示无论地缘政治如何变化,内外大循环的正确路径没有变,在此框架下,“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新疆煤化工”等相关投资节奏可能趋强。
1、重视2025 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 1)首先从时间线上看,自2013 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已举办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分别是2017 年5 月、2019 年4 月、2023 年10 月,以及配套举办了3 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分别是2016 年8 月、2018 年8 月、2021 年11 月,均在高峰论坛召开之前。而2024 年12 月召开了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因此从时间上看,2025 年可能成为又一重要节点。
( 2)第二从区域上看,截止2025 年2 月,全球已有近160 个签署“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及地区(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其中,非洲、中东和南美地区分别有52、10、10 个国家及地区,合计占比达到45%,以非洲为例,2023 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流量接近40 亿美元(上年为18 亿美元),而在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2018 年达到最近10 年的峰值、近54 亿美元,在美国次贷危机的2008 年达到历史最高值、近55 亿美元(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金额较大有关)。
( 3)第三从投资方向上看,“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重点落在基建、资源开发、新能源、数字经济、制造业与工业园等方向,建筑建材领域,例如截止2024 年底,华新水泥已在坦桑尼亚、马拉维、南非、塔吉克斯坦、阿曼等除中国以外的12 个国家布局,海外水泥产能超过2500 万吨;科达制造已在非洲六国拥有10 个工厂、运营19 条瓷砖产线、2 条洁具产线、2 条玻璃产线,在建南美秘鲁玻璃项目等;中材国际2024 年报告期内境外竣工项目44 个,其中非洲达到23 个。
2、重视平陆运河助力广西出海口,西南产业链向海图强广西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预计于2026 年建成,由中国交建承建。作为一条人工运河,从西江直下北部湾,运河有望成为研究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原因是一方面,原走珠三角的货物可以因为更短距离直接通过北部湾出海,原走公路铁路的货物可以因为成本考虑水路运输,另一方面沿河两岸商贸生机因运河焕发,加快产业集群建设、重塑格局,加快实现与东盟进出口的双向奔赴。广西北部湾港,2024 年全国港口吞吐量位列第10,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速12.4%、连续8 年双位数增长,平陆运河建成后,北部湾港的规模和能级有望进一步受益。
3、重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点在新疆、西藏、四川、广西我国西部地区涵盖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 个省区市,拥有全国72%的国土面积、27%的人口。①新疆是煤炭大省,在“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现状下,新疆煤化工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累计可能达6318 亿元投资。东华科技是中国化学子公司、在EPC 领域具备优势,三维化学在硫回收环节拥有较高份额,雪峰科技、易普力、广东宏大等民爆企业在新疆本地炸药产能领先。②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已获核准,藏内基建前景优于全国大多数地区,当前优势民爆企业包括高争民爆、易普力,水泥优势企业包括西藏天路、华新水泥、海螺水泥。③“十四五”以来四川交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跑赢全国的水平,未来公路里程规划空间近翻倍,四川路桥控股股东蜀道集团为四川省内基建投资主体,采用投建一体化模式赋能子公司。
4、重视内需基建对水泥需求的托底作用
近期水泥提价超预期,长三角累计3 轮、幅度70 元,湖北推行2 轮,整体呈现“小步慢跑”特征。水泥需求整体不旺,但天气好是加分项,供给端主因错峰限产时间更长,例如今年4 月长三角区域内企业计划错峰10 天、预计减产1/3,湖北计划停产5 天。我们判断2025 年整体价格、利润中枢将会上移,叠加各省查超产的持续推进,去产能今年同样有望发力。另一方面,随着重点省份化债、重点工程开工推进,内需基建的托底作用有望超预期。
投资建议
我们持续看好“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投资机会,水电基建、新疆煤化工、水泥出海、陶瓷出海、国际工程公司、建筑央企、重点港口、民爆、四川基建等是重点看好方向。
风险提示
项目落地节奏受不可测因素干扰;西部区域投资增速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