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安徽”系列专题报告之宣城篇:融金聚力兴智造 九曲水阳竞奔流
差异化布局,深度融入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打造全链体系宣城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城市主导产业,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 年全市汽车零部件产值高达850 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超宣城市地区生产总值14%以上,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宣城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差异化布局,深度融入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产业布局已覆盖从上游模具、原材料加工到中游传动件、密封件、车身结构件,再到下游““三电”系统“ 电池、电机、电控)及智能网联部件的全链条体系,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跟进、配套企业协同”的产业集群。
“创新体系+龙头引领”双轮驱动,加速抢占智能电动车“新赛道”宣城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累计投入2.8 亿元建设"宁国智谷"创新综合体,同时通过“人才团队+资本+政策”协同机制,截至2024 年7 月,引进27 个高层次科技团队,撬动近5 亿元产业资金,同步建成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后工作站6 家;推动360 余家企业与高校建立技术合作,实现中小企业技改全覆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矩阵。此外,宣城宁国经开区先后招引了宁森“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园”、桑尼泰克“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数字化生产基地项目”以及郎歌“年产4 万吨高性能汽车漆 涂料)”等一批汽车零部件产业链项目,加速抢占新能源汽车“新赛道”。
“外引龙头、内育生态”,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技术高地宣城市将先进光伏与新型储能产业确立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以打造“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为目标,通过“外引龙头、内育生态”的双向发力,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技术高地和产业标杆。2024 年,宣城市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50 亿元,同比增长74.4%;全市新能源产业签约项目50个、协议投资595.3 亿元;开工项目34 个,投资额498.5 亿元、增长117.8%。
宣城市光伏产业已实现全链条技术布局,新型储能产业构建多技术矩阵宣城市依托头部企业华晟新能源“ 全球产能领先异质结电池组件企业)和固德威“ 光伏逆变器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1)在光伏领域形成了以异质结叠钙钛矿技术为前沿突破点,覆盖光伏全产业链的产业生态。2)在储能方面,通过推进固德威10GWh 储能电池、吉利30GWh 动力电池、青钠科技钠离子电池三大基地建设,以及2024 年阳光新能源62 亿元半固态电池项目落地,形成锂/钠/固态电池技术并行发展格局。
风险提示
逆全球化加剧,贸易摩擦上升;市场需求疲弱,产业升级速度放缓;技术发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