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AI系列之56暨FINTECH系列深度之19:技术创新加速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支付方案出海先行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美博弈关键战略,正向循环开始形成。1)2024 年以来,政策密集出台,重心是鼓励跨境电商和跨境支付系统发展。2021-2023 年每年仅两份相关政策文件,2024 年以来已有11 份相关政策文件或相关会议报道;2)人民币国际化,中国跨境贸易是推动力、跨境支付是润滑剂,预计跨境支付支持政策有长期性。
CIPS、mBridge、Brics Pay 等多种支付创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1)现有跨境支付系统是SWIFT,结算周期通常为3-5 天,且与美元有较高绑定。2)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CIPS 技术上较传统,主要通过资金托管、专线等方式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成本,CIPS 2012 年初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组织建设,一期于2015 年10 月8 日正式启动,二期于2018 年3 月26 日投产试运行;3)mBridge 项目更偏重技术创新,期望利用区块链技术大幅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4)Brics Pay 在2024 年推出,主要为应对美国可能的制裁。我们认为mBridge、Brics Pay 两种技术创新有望在后续较多推广。
mBridge 项目是对各个国家CBDC(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系统之间互联互通方式的一种探索。2019mBridge 项目前身启动,通过在离岸建一个走廊网络(一个虚拟的、多国央行联合治理的司法管辖区)来实现不同国家CBDC 系统的互联。该项目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提升网络的速度、降低了成本。速度上将交易从原来的3-5 天缩短到2-10秒,成本降低了近一半。2024 年6 月6 日已进入最小可行性产品阶段。
Brics pay 体系旨在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和数字技术的“去中心化”支付系统,支撑成员国正常贸易并规避西方现有支付系统掌控。运行主体为金砖国家央行、清算机构等,区别于SWIFT,Brics pay 实现了成员间的去中心化,使用智能合约提升了交易的效率和信任度,实时清算、全天候运行,且手续费较低。
支付出海参与者:清算机构、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整体趋势已定,各方均有较大发展空间。1)清算机构中,银联全球覆盖已经较为全面,但海外渗透率还有提升空间。
网联出海进程较慢,但已经开始筹备。2)银行中,中国银行海外布局大幅领先,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国家。3)第三方支付机构中,to B 业务中B2B 跨境贸易支付仍为蓝海、海外本地收单国内各第三方支付机构仍处于初步布局阶段。to C 业务国内数字钱包支付宝、微信已覆盖全球60+国家和地区,其中支付宝出海布局更快、业务更全面。
相关个股。1)参与支付产业链,且有较多出海布局。新国都:获得稀缺欧洲收单牌照,已实现收单落地;新大陆:与支付宝合作紧密,预计跟随出海;连连数字;移卡。
2)参与数字跨境支付项目建设。四方精创:唯一参与mBridge 实施的金融科技公司;小商品城:义支付服务自身跨境贸易,参与mBridge 应用。3)参与数字人民币CBDC 产业链。飞天诚信: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供应商。
风险提示:第三方支付公司竞争激烈,相关公司盈利能力可能不及预期。外汇风险导致相关公司业绩波动大。数字人民币跨境系统建设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