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点评:美国加征进口车关税影响推演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相关措施将于4 月2 日生效。
美国白宫发布的文件显示,25%的关税将适用于进口乘用车(轿车、运动型多功能汽车等)和轻型卡车,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并将在必要时扩展至其他零部件。
平安观点:
关税政策对日韩车企影响大,对美国本土品牌车企亦构成影响。据国际金融报数据,2024 年美国新车销量约1600 万台,其中进口汽车占美国新车销量的50%左右,进口汽车中来自墨西哥的约为296 万台,其次为韩国(约154 万台),日本约138 万台,加拿大约107 万台。日韩车企将受到此次美国汽车关税政策更大的影响,日韩在美出口的价格竞争力将下降,倘若日韩车企选择承担部分关税成本维持市场份额,将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为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韩国现代宣布将在美国投资210 亿美元,在美建厂生产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日本车企目前以行业协会牵头呼吁日本政府争取豁免,但长期来看,加大在美国本土生产或是必然选择,这会导致日本本土出口缩减。此外美国此次的汽车关税政策对美国本土车企亦构成影响,如福特依赖墨西哥工厂供应全美约60%的车辆,通用汽车2024 年在墨西哥生产了近90 万辆汽车,其中多数运往美国(汽车纵横数据)。
美国汽车关税政策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海影响比整车更大。据乘联会披露的2024 年出口数据,2024 年我国对美国汽车出口销量11.6 万台,仅占2024 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的1.8%。目前我国整车出口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拉丁美洲、中东、欧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国内主流车企中期出海战略规划中,重点目的地基本不含美国、日本等地,因此此次汽车关税政策对我国整车出海战略进程影响暂小。但对零部件出海的影响强于整车出海,根据安永统计数据,2023 年总部位于墨西哥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中,有18 家出口到美国,2023 年墨西哥制造的中国零部件出口到美国的价值达到11 亿美元,较2022 年增长15%。
连锁影响沙盘推演:关税政策倒逼汽车制造业回流,但汽车供应链重构周期长、代价高,将拖累外资车企电动智能化转型进程。加征关税将导致美国的新车购买成本增加,或将刺激二手车销量(美国二手车年销规模大于新车销量规模)及售价上升。美国通过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的主要诉求是迫使企业将汽车产能从墨西哥、加拿大等地转移至美国,但整车制造环节的本土化仅是车企的初步应对措施,更重要的是汽车供应链的回流和重构,目前美国汽车制造业对进口零部件依赖度较高,企业或将不得不面临供应链迁移成本高且周期漫长的代价,产业链的重新梳理甚至可能导致外资车企的利润、现金流承压,进而减缓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进程。
中国车企动作从容、规模效应日益突出+长期智能化特色将获海外消费者青睐,全球崛起势不可挡。目前国内自主车企凭借新能源规模化优势、智能化特色标签等优势逐步蚕食外资车企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当前外资在华份额正大幅下跌,主要外资汽车产品凭借大幅降价以期减缓下滑节奏,但效果不佳,中国的新车消费市场巨大、从千人保有量指标看距成熟市场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继续蚕食外资在华份额并提升中国汽车市场市占率仍是中国自主车企的首要任务。中国汽车出海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第一步是获取俄罗斯、东南亚等地份额,更长远地看,我们认为中国品牌具备突出的新能源车规模效应、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和汽车智能化等多重优势,有望占据全球汽车市场头部位置,最终实现从本土市场到新兴市场再到成熟市场的扩张路径。目前比亚迪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且市场规模仍处于快速增长期,小米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隐含潜在的全球市场规模超过600 万台。
零部件企业需重新思考在美布局,产业链话语权强的零部件公司机会更大。此前拜登政府的《反通胀法案》将中国电池企业排除在美国补贴政策范围之外,为此宁德时代采取的是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与美国车企合作,但宁德时代对直接在美国建厂持开放态度。福耀玻璃在2013 年即开始在美国建厂投资,2024 年福耀美国营收达63.1 亿元,净利润达到6.3 亿元,净利润率达到9.9%,而根据福耀近期公告,计划在美国增加投资4 亿美金,用于建设一条汽车级浮法玻璃生产项目。对于已经在墨西哥设厂的中国零部件企业,可能需要面临墨西哥的整车制造转移的风险,而通过墨西哥对美出口则面临较高的关税成本,这对其成本转移能力提出较大挑战。
投资建议:美国关税政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本土之外品牌车企的竞争力,或将导致外资车企放慢电动化转型步伐,而得益于国内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以及新能源、智能化建立起来产业链优势,我们认为中国品牌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并有望在未来占据全球市场头部位置。整车方面,看好新能源战略推进以及出海布局较早的车企,推荐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长安汽车、小米集团,建议关注零跑汽车。零部件方面,推荐福耀玻璃(在美国本土设厂多年,且经营状况良好)。
风险提示:1)全球贸易保护壁垒增加,对我国汽车出海战略造成影响;2)美国汽车关税政策可能重构全球汽车产业链,拖慢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出海进程;3)宏观经济下滑将导致汽车消费需求不足,这将导致汽车销量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