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股份(603337):"聚焦爆品”策略成效显著 24年盈利能力提升明显
缝制机械行业周期性复苏,助力营收稳健向上。2024 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内外需明显回温,出口主力市场增长强劲态势。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估计2024年我国工业缝制设备内销总量约为235 万台左右,同比+27%;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 年我国缝制机械产品累计出口额34.24 亿美元,同比+18.39%,出口额恢复至近2022 年高位水平,其中我国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三大重点市场出口同比均呈两位数增长态势。受益于行业周期性复苏,公司营收稳健向上,分业务来看,2024 年智能工业缝纫机/智能裁床及铺布机/衬衫及牛仔智能自动缝制设备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2.64 亿元/6.26 亿元/1.82 亿元, 同比+14.69%/ +14.36%/25.12%。
盈利能力提升显著,费用管控有待加强。公司24 年毛利率32.76%,同比+4.34pct,净利率13.57%,同比+3.37pct,受益于规模效应、产品结构优化及汇率变动, 毛净利率实现同比双增。其中24Q4 毛、净利率分别达34.61%/14.33%,创年内新高。费用率方面,公司24 年期间费用率19.25%,同比+1.03pct 。其中销售/ 管理/ 财务/ 研发费用率为6.72%/4.91%/-0.39%/8.01%,同比+0.32pct/+0.28pct/-0.12pct/+0.55pct。
费用率有所抬升主要系薪酬、销售差旅费、咨询费及限制性股票期权费增加所致。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有待加强,但毛利率的提升有效平抑了费用增长的压力。
“聚焦爆品”策略成效显著,精简SKU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经济制裁频繁实施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极大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叠加内销市场变迁,二手缝制设备涌入市场,加剧市场竞争,给缝制设备行业带来重重挑战和格局洗牌。在此背景下,2024 年公司精准发力“聚焦爆品”和“深化SKU 精简”战略。聚焦“快反王”“过梗王”等核心产品做精做强,同时,公司精简SKU,将产品线缩减至1400 个。通过有效的战略,成功实现公司爆品的规模效应和市占率快速提升,也同时促进供应链的
规模效率,简化运营及服务,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和全产业链成本的降低。2025 年公司将继续以单机爆品为基础,发展数字化成套智联,打造智能缝纫机、工艺模版机爆品。
全球化战略纵深推进,美国关税政策直接影响有限。公司拥有全球8000 多家经销商,遍布全球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10-2023年杰克股份工业缝纫机销量连续14 年排名全球第一。24 年公司通过“营销铁三角”模式深耕海外核心市场,在越南、柬埔寨等国建立头部客户样板。并成功签约10 家世界级标杆客户,实现大客户业务从国内拓展到海外。24 年公司实现海外收入29.44 亿元,同比+3.30%,海外毛利率37.27%,同比+3.88pct,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其中,公司直销美国的业务仅占公司总收入的不到0.2%,美国关税政策直接影响有限。2025 年公司将持续通过“产品+渠道+大客户”三线突破的方式全力推动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深耕孟加拉、越南、柬埔寨、印尼等核心市场;构建“一国一策、一地一策”运营体系,对渠道进行分层管理。我们看好在下游鞋服产业持续转移下,东南亚、中亚等海外新兴市场纺织机械购置需求提升给公司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产品与技术加速突破,人形机器人、AI缝纫机取得里程碑进展。24 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4.88 亿元,同比+23.67%,占总营收的8.01%。
技术层面,公司持续推动软硬件产品与AI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并且实现高端AI 缝纫机原型样机成功落地,“杰克1 号”人形机器人、无人模板机等“机器人+AI 人工智能+缝制机械”多技术融合的智能高端产品初具雏形。
公司预计2025 年下半年将发布高端AI 缝纫机,2026 年下半年发布人形机器人。看好公司通过高端智能缝纫机和人形机器人实现高端市场的突破。
投资建议:公司是大型缝制设备生产厂商中的龙头企业,虽或面临全球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但凭借全球新兴市场的广阔空间以及其“聚焦爆品、突破高端、SKU 深化精简、端到端高质量和海外突破”战略目标,公司业绩有望稳健增长。同时,人形机器人&AI 缝纫机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0.30/80.09/87.62 亿元, 同比+15.37%/+13.92%/+9.40%; 归母净利润9.79/11.55/13.31 亿元, 同比+20.49%/+18.04%/+15.25%,EPS 分别为2.04/2.41/2.78 元,对应PE 为13/11/10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出口及汇率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