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数码(000034):数云及算力业务驱动成长 剔除IIC销售影响业绩稳健
公司发布2024 年年度报告,收入稳健增长,利润受IIC 负向影响有所下滑,扣除该影响后经营质量整体稳健。AI 驱动的数云融合战略业务收入高增,带动公司毛利率提升,经营质量优化。公司数云服务及软件、自主品牌硬件业务均实现较好发展,软硬协同共同助力客户智能化转型升级。公司自主品牌算力服务器中标多个行业头部企业项目,在手订单充沛,有望持续受益产业发展。
考虑到IIC 销售对于公司业绩负向影响,我们调整并新增2027 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收为1377.76/1483.18/1599. 17亿元, 同比增长7.50%/7.65%/7.82% ; 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2.07/14.75/18.84 亿元,同比增长60.33%/22.18%/27.79%。对应PE 22/18/14 倍,维持“买入”评级。
事件
公司发布2024 年年度报告,2024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1.66 亿元(+7.14%),归母净利润7.53 亿元(-35.77%),扣非归母净利润10.15 亿元(-19.68%)。扣除深圳市神州数码国际创新中心(IIC)负向影响的净利润13.05 亿元(+11.34%),实现同比正向增长。
简评
AI 驱动的高价值战略业务高速增长,带动经营质量提升。2024 年公司AI 驱动的高价值战略业务实现较快增长,自有品牌产品、数云服务及软件分别实现收入45.81 亿元、29.65 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0%、19%,且毛利率同比分别提升2.7、4.7 个百分点,推动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0.22 个百分点。公司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5.05 亿元,同比回正且大幅提升。公司积极推进数云服务及软件业务、自有品牌产品业务发展,经营质量逐步提升。由于深圳市神州数码国际创新中心(IIC)达到可使用状态,但已实现的部分销售毛利未能弥补资金占用产生的财务费用以及资产减值,IIC 全年对公司利润影响约5.52 亿元,扣除该影响后公司利润同比增长约11%,经营整体稳健。
AI 赋能客户智能化转型,覆盖多行业多场景。公司AI 软件侧业务主要包含数云服务及软件业务,数云业务基于AI for Process,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全旅程人工智能转型服务,重点发力汽车行业,全年签约18 家战略级车企客户;神州问学AI 原生赋能平台深度整合算力、模型、知识与应用四大核心要素,助力企业AI 原生场景应用开发,支持全球200+大模型接入,在医疗、零售、航空、电商等行业成功签约多家头部客户, 需求涵盖企业知识治理、模型训练微调、智能客服、营销导购等。
自有品牌服务器业务高增,AI 服务器订单充沛。2024 年公司深耕重点行业客户,在金融、运营商、泛政企领域持续突破,三大运营商集采累计中标约30 亿元,也获取了兴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算力服务器亿元级别订单,在手订单充沛,有望受益于下游头部客户国产AI 服务器需求持续释放。泛政企领域,DeepSee k 推动的AI 应用浪潮下公司为哈尔滨、沈阳、深圳前海等地智算中心提供领先的智能算力产品,助力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公司还积极布局AI 推理侧,与华为合作昇腾310 推理模组开发,预计将更好满足后续日益增长的端侧AI 推理需求。
投资建议:公司发布2024 年年度报告,收入稳健增长,利润受IIC 负向影响有所下滑,扣除该影响后经营质量整体稳健。AI 驱动的数云融合战略业务收入高增,带动公司毛利率提升,经营质量优化。公司数云服务及软件、自主品牌硬件业务均实现较好发展,软硬协同共同助力客户智能化转型升级。公司自主品牌算力服务器中标多个行业头部企业项目,在手订单充沛,有望持续受益产业发展。考虑到IIC 销售对于公司业绩负向影响,我们调整并新增2027 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 年营收为1377.76/1483.18/1599.17 亿元,同比增长7.50%/7.65%/7.82%;归母净利润预计为12.07/14.75/18.84 亿元,同比增长60.33%/22.18%/27.79%。对应PE22/18/14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
1)AI 技术推进不及预期:公司推出大模型平台产品“神州问学”,为企业用户降低AI 大模型应用的门槛,若AI 技术及大模型应用落地不及预期,公司产品市场拓展可能受一定影响;2)信创政策及拓展不及预期:政府、行业信创2024 年进展相对缓慢,2025 年可能存在信创行业拓展、党政下沉区域拓展进度缓慢风险;3)市场竞争加剧:公司自主品牌业务主要采用华为芯片,华为生态伙伴体系建设背景下合作伙伴数量可能增加,市场竞争可能加剧;4)IIC 销售拖累公司业绩:2024 年IIC 销售负向影响公司利润超5 亿元,若后续销售情况不理想可能对于2025 年报表利润仍存在一定负向影响。5)诉讼风险:公司近一年累计诉讼、仲裁金额约8.92 亿元,其中公司作为起诉方涉及金额8.63 亿元,主要涉及买卖合同纠纷,公司积极采取法律途径加强经营款项收回,有利于改善公司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