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鲜数据中药行业周报:健康消费政策频出 看好中药行业大健康发展机会

中药行业周报:健康消费政策频出 看好中药行业大健康发展机会

时间2025-04-16 15:20:43浏览5

中药行业周报:健康消费政策频出 看好中药行业大健康发展机会

核心要点:
市场表现:上周中药Ⅱ下跌 3.35%,受关税影响医药板块调整,中药跌幅较小上周(2025.04.07-2025.04.13)医药生物报收7142.94 点,下跌5.61%;中药Ⅱ报收6210.34 点,下跌3.35%;化学制药报收10546.93 点,下跌5.65%;生物制品报收5949.59 点,下跌2.71%;医药商业报收4889.21 点,下跌3.93%;医疗器械报收5920.7 点,下跌4.92%;医疗服务报收4731.42 点,下跌 11.88%。医药板块受关税扰动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其中,受医疗研发外包子板块拖累,医疗服务跌幅最大;国产替代空间较大的生物制品板块、以内需为主的中药板块跌幅相对较小。
从公司表现来看,表现居前的公司有:大唐药业、生物谷、奇正藏药、益盛药业、片仔癀;表现靠后的公司有:*ST 吉药、维康药业、粤万年青、新天药业、新光药业。
估值:上周中药板块PE(ttm)为25.91X,PB(lf)为2.27X上周中药PE(ttm)为25.91X,环比下降0.63X,近一年PE 最大值为30.13X,最小值为22.58X。PB(lf)为2.27X,环比下降0.06X,近一年PB 最大值为2.65X,最小值为1.99X。PE 处于 2013 年以来 24.90%分位数,PB 处于 2013 年以来5.19%分位数。中药板块相对沪深300 估值溢价率为114.3%。
上游中药材:市场人流量继续回升,价格指数小幅上行上周中药材价格总指数为260.14 点,周价格定基总指数较上一周上涨0.2%。从中药材十二大类来看,呈现出10 涨 2 持平的态势,其中,植物皮类药材价格指数涨幅居首。目前中药材市场行情整体向好,下跌品种止跌转稳,整体价格指数上涨。近期气温逐步回升,产地种植情况较好,预计后期价格指数有望继续小幅上涨。
健康消费政策频出,看好中药行业大健康发展机会近期健康消费政策频出,中药行业防治养优势有望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2025年4 月 7 日商务部、国家卫健委等12 部门联合发布《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十大主要任务,其中提到增强银发市场服务能力、宣传推广健康理念知识。4 月 14 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全国爱卫会发布通知,将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等三个行动纳入健康行动,并从个人和家庭、社会、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中医药健康促进的实践要求。
从健康消费相关政策看,政策从药食同源、中医药文化推广、知识普及、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产学研联动等多维度进行指导与支持。从主要指标的目标值看,到2030 年,需求端,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计划由2023 年的24.62%提升至30%,0-36 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由2022 年的 82.66%提升至90%;供给端,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比例分别由2023 年的91.37%、90.83%均提升至95%,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分别由2023 年的88.08%、72.88%提升至100%、80%。2030 年预计中医药行业在自我养生保健意识需求及服务形式、服务终端均有明显提升。
健康消费政策叠加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为中药大健康行业带来发展机遇。中药行业治未病优势更加凸显,中医药+食品、中医药+日用品、中医药+养生馆、中医药+康养旅游等“中医药+”发展空间可期,“中药种植+加工制造+研发+医养+消费”的中医药全产业链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中药行业“消费+药”的属性将更加明显。我们看好政策催生的中药大健康发展机会。
维持行业“增持”评级。短期医药行业受关税扰动,中药行业以内需为主,在医药子行业中具备较强的避险价值。长期建议关注三大主线。
主线一:价格治理。价格治理之下,集采、医保谈判、药价比等政策的大方向即降价,行业内部分化或更加明显,具备竞争优势的品种及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1)集采建议关注价格降幅、院端市场份额及研发创新能力。我们认为独家品种且在院端销售规模较大、企业研发能力较强更易实现以价换量,获得增量需求。(2)医保谈判和医保目录调整,建议关注价格降幅和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及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和独家品种,有望通过以价换量获得更大的增量市场,带来增量需求。(3)基药目录自2018 版以来一直未有调整,2025 年基药目录调整有望进一步推进。建议关注基药目录调整进度,鉴于医保目录与基药目录可能形成的协同效应,已纳入医保的非基药有望率先入基,建议重点关注“医保+非基药+独家” 品种。(4)“四同”“三同”“二同”“一同”及药价比在横向纵向形成价格联动,在线上线下形成价格联动,拥有渠道和产品优势的龙头企业有望实现以价换量,在提升市占率的同时获得增量需求。
主线二:消费复苏。消费复苏之下,我们看好宏观经济回暖及内需刺激带来的消费类中药销量的恢复。人口老龄化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为消费类中药带来最大的长期驱动力,中药行业长产业链以及“防—治—养”的特点有望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我们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看好产业链延伸的消费中药。
主线三:国企改革。中药行业国资控股企业占比明显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国企改革深化,投资机会来自提质增效取得的业绩增量。
投资标的方面,建议关注:(1)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独家品种较多的企业;(2)受集采影响较小的企业;(3)“医保+非基药+独家”品种;(4)品牌力、产品力强的品牌中药龙头企业;(5)国企改革带来的提质增效及业绩增长。推荐佐力药业(集采以价换量效果明显的)、片仔癀(品牌中药龙头)、寿仙谷(区域品牌中药)。
风险提示
(1)包括行业集采等在内的政策趋严,导致中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2)上市公司在研产品进展低于市场预期;
(3)医保和基药目录中中药占比提升低于市场预期。

本文来源转载:

轮胎行业月报:2025Q1国内轮胎市场需求稳定 关注关税落地影响 计算机行业周报:CHATGPT升级长期记忆功能 谷歌发布跨平台AI协作协议A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