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鲜数据银行业2025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长期趋势乐观 短期理性应对

银行业2025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长期趋势乐观 短期理性应对

时间2025-04-14 13:20:19浏览12

银行业2025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长期趋势乐观 短期理性应对

4 月13 日,央行公布25 年3 月金融数据。社融、信贷、M1 方向与我们《3 月社融货币前瞻》一致,增幅好于预期,我们解读如下:
1、化债是乘数,不是缺口。本月信贷增3.64 万亿,同比多增0.55 万亿,多增幅度18%。去年信贷挤水分起于4 月,所以3 月信贷仍是高基数,高基数上实现明显多增,好于市场预期,可能主要源自化债的乘数效应。我们《新M1 正增长,老口径呢?》中提示过,市场担心化债带来信贷缺口,但现实中化债可能会形成信贷乘数。静态看化债是偿还本金,但动态看会提高广义地方政府信用等级,带动信用扩张。另外,部分化债是偿还应收账款类债务,这类化债不会减少金融债务,反而会盘活实体现金流,从而提高广义实体债务扩张能力。
2、对公短期多增源自信用债溢出。结构上,3 月信贷多增主要来自对公短期(多增0.46 万亿),与之对应企业债净融资少增0.51 万亿。历史上3 月是信用债融资月,但是今年信用债融资为负0.09 万亿,主要是由于3 月银行兑现债市浮盈保业绩,导致债市利率调整,企业债券融资取消发行增多,转向银行短期贷款融资。
3、M1 增速回升源自财政发力和存款活化。3 月M1 增速1.6%,高于去年12月的1.2%。前期报告中,我们分析过,1 月M1 回落源自春节错位;2 月M1继续回踩源自财政力度回落,可能与财政政策等待3 月两会基调有关。随着两会定调财政更加积极,3 月财政力度再次明显扩张,“政府债-财政存款”当月同比多增1.02 万亿,与之对应M1 单月增量同比多增1.63 万亿。由此可见3月财政加力贡献了M1 多增的7 成左右,还有3 成源自存款活化。3 月单位&居民活期同比多增1.46 万亿,而居民&企业&其他单位存款同比多增0.72 万亿,活期多增额明显高于总存款多增额,显示整体存款有活化趋势,是积极信号。
4、M1 趋势积极,但仍处于低位。我们前期报告中多次分析过M1 的结构和重要性,M1 可以理解为全社会经营性现金流,所以对经济活力有较强指示意义,市场关注度较高。本轮新老口径M1 增速低点都出现在去年9 月份,之后随着财政政策发力,回升至12 月份,1 月、2 月由于春节错位叠加财政力度回落M1增速回踩,3 月财政力度恢复,M1 增速回升且突破去年12 月值,趋势有积极信号。但也要注意,当前M1 增速仍低于社融和名义GDP 增速目标,说明全社会经营性现金流增速低于债务增速和经济目标增速,经济循环有待进一步疏通,避免过度前置乐观。
长期趋势乐观,短期积极应对。3 月社融和M1 显示积极趋势信号,去年4-9 月是信贷挤水分窗口,M1 增速回落了约4pct,低基数会推动未来几个社融M1 增速延续回升,金融数据表观增速趋势不错,但市场和政策层要避免过度乐观解读低基数带来增速回升。中长期来看,如《关税冲击的银行思考》中分析,美国当前政策会直接削弱美元世界货币地位,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地位提升,外乱内治利好我国经济地位提升。但短期来看,关税冲击对短期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客观的,而目前影响仅传递到情绪和资本市场层面,基本面影响尚未体现,仍需政策面积极应对,市场需要继续关注各类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的力度和方向。对银行而言,财政加力有空间,结构优化有潜力,财政如果更多向补贴三育(生育、教育、养育)等民生领域倾斜,短期利好需求,长期利好供给,有助于畅通经济内循环,利好银行绝对收益。另外当前险资欠配,公募基金评价体制改革更注重长期业绩,银行板块会受益于公募基金的风格再配置,继续看好银行板块绝对和相对收益。
风险提示:经济基本面改善偏慢;政策力度低于预期;存款竞争及定期化加剧。

本文来源转载:

北交所日报:博弈深化产业链重构 科技自主与区域合作成主线 商贸零售行业简评报告:关税争端加速国产替代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