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行业政策点评:北京深圳发布32条创新药械支持政策 看好盈利拐点投资机会
4 月7 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2025 年)》,深圳市发改革委、卫健委及医保局等部门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
核心要点:
北京市加强投融资支持创新医药产业发展
北京市连续两年发布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措施,深化创新药械研、产、审、用全链条政策支持。其中,新版支持政策持续推动创新医药临床使用,提出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直接纳入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鼓励1 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后1 个月内快速挂网,北京市医疗机构率先使用并给予重点支持,可备案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扩大支付途径,鼓励商业保险将创新药目录纳入保障责任范围,推进商业保险和基本医保“一站式”结算。同时加强创新医药投融资支持,将构建500 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加强企业上市融资服务,2025 年重点储备和服务不少于10 家本市拟上市医药企业。
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措施激发创新策源活力赋能全产业链发展深圳市出台《若干措施》聚焦研发创新、人工智能应用、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生产制造、推广应用、企业出海、人才与金融赋能、投资促进等9大方面。聚力提高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激发创新策源活力赋能全产业链发展。同时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支持初创药械企业通过跨境技术许可交易、跨境研发合作等方式出海发展,对于药械企业向海外公司授权产品海外研发销售权益的,按照企业获得首付款金额的5%予以资金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 万元。
投资建议
短期关税扰动,引发市场剧烈波动,国内制药产业链制剂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海外市场市占率较低,中观层面影响相对有限。当前国内制药产业趋势全面转型创新药,现阶段主要以产品管线授权交易参与国际市场,有效规避关税直接影响,短期商业模型优势凸显。长期维度来看,高产品力创新药聚焦未满足临床需求,具备一定价格传导能力,有望对冲产业国际化进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企业以多种方式积极布局,提升抗风险能力。
国内创新药多元支付政策方面有望迎来边际变化,2025 年预计成为政策落地转折年,首先首版丙类医保目录年内推出,其次在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及进一步支持创新药政策有望落地新举措,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政策持续深化,加快推进创新药高质量发展。当前优质创新药公司逐步进入盈利周期,随着业绩持续释放、支持政策推动和AI 赋能,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投资机会。从中期维度来看,行业需求端确定性优势显著,供给端产业及市场竞争格局持续改善,整体供需格局不断优化,看好估值相对底部区域板块配置价值。
国内创新药产业步入国际化新周期,我们构建了临床需求、技术平台、产品力三维选股框架,重点推荐两条投资主线。
1、Pharma 转型创新兑现:Pharma 公司行业沉淀深厚,业绩韧性强劲,穿越多轮周期,当前创新管线步入兑现期,我们看好此类公司业绩和估值抬升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华东医药、奥赛康。
2、Biotech 持续成长,产品海外注册催化:看好研发平台和商业化得以验证,潜在产品海外注册落地的公司。
长期,产业运行至研发升级、创新求真、国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Biotech 业绩逐步走向盈利周期,传统Pharma 公司存量业务逐步出清,创新管线步入兑现期,随着支持政策持续落地,板块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重提升投资机会,维持行业“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创新药临床进展、产品及技术授权交易取消、技术迭代、国际注册及商业化等方面低于预期风险。
2、医药相关政策收紧风险。
3、地缘摩擦及中美生物技术争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