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鲜数据房地产专题报告:如何理解高价地的供需逻辑和风险收益?

房地产专题报告:如何理解高价地的供需逻辑和风险收益?

时间2025-04-16 08:20:01浏览10

房地产专题报告:如何理解高价地的供需逻辑和风险收益?

核心区域高溢价地块频现,拿地结构性分化再加剧近期土地市场分化加剧,一面是核心地块高溢价成交,地价记录屡刷新,另一面是非核心地块依然冷清。2025 年一季度,核心城市核心区域的土地市场持续升温,高溢价地块密集成交,楼面价不断刷新历史记录,例如,1 月24 日杭州湖墅单元地块以71%的溢价率成交,楼面价高达6.5 万元/平,3 月25 日该地价记录被楼面价7.3 万元/平、溢价率70%的西兴单元地块刷新,短短3 天后蒋村地块登顶,楼面价8.8 万元/平、溢价率高达115%,同样的场景在北、上、成等地也频频出现。这一现象与高线城市非核心区域和中低线城市形成鲜明对比,年初以来仅几个核心城市的土地成交占比和溢价率明显提升,并且城市内部也进一步向核心区域聚焦。
高溢价地块的供需逻辑是什么?
核心备受青睐与全局依然偏弱构成鲜明对比,是经历“政府—房企—居民”各方长期博弈后,供需两侧多重因素驱动的结果。从供给端看,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下,拿出更多“压箱底”的好地,土地质素本身具有优质性;加之价格天窗打开、套型比例取消、设计尺度优化、低密规划推进等,更多项目可以从定位户配和营造标准等方面做品质升级,“好房子”的产品逻辑更加顺畅;此前由于住房顺销和限价等,市场长期缺乏“好房子”,稀缺自然高价。从需求端看,终端高净值人群对美好居住的偏好持续释放,也叠加部分配置需求;当前阶段房企避险偏好强化,进一步聚焦“确定性”资产,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补货需求更强,一定程度上导致资金拥堵;品质房企“高举高打”,有超额收益预期。相比之下,产业库存和二手库存的高企,叠加未来“非高改”需求或进一步向二手市场转移,映射到土地市场则是非核心区域土拍的相对冷清。
高溢价地块的投资风险和潜在收益如何?
近期核心区域土拍情绪高涨,但非理性成分不大,竞品对标角度大多仍具备产品逻辑,后续考验主要在于高端购买力。微观角度,土拍呈现高溢价隐含了几个现象:一是房企研判和竞拍逻辑变化,过往周期高溢价项目多是博弈房价上涨预期,而本轮高溢价项目多是源于土地质素和品质加成,普遍而言“面粉”没有贵过“面包”,拿地企业多在能力圈内谋发展;二是集中出地的片区竞争往往更激烈,典型如杭州城东新城、成都大源西和林家坝等,地价节节攀升,“先来者”承担了不确定性风险,其利润空间也明显优于“后到者”;三是高溢价现象近期开始向郑州、天津、重庆等部分非核心城市的优质地段蔓延,有望带动更多城市的市场活力,但扩散效应相对有限,并且蕴含的风险相对更大。总体而言,2025 年一季度成交的高溢价地块整体质量较好,粗略测算的项目保本价基本大多低于可对标产品的平台价或最高价,只要市场热度和高端需求没有快速坍塌,品质型房企发挥产品优势实现的预期售价能够支撑一定的利润空间。
投资建议:
近期高溢价地块主要是房企避险、好房子和限价打开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理性成分不算大,竞品对标角度大多仍具备产品逻辑,后续考验主要在于高端购买力,先来者的风险收益比明显好于后到者,阿尔法特征显性化。出口承压阶段,产业政策往往具备放松空间,板块至少具备阶段性超额收益和结构性机会,但持续性则需更多条件配合。建议关注具备核心资产的优质房企、产品力突出的改善型房企、受益于化债的当地龙头,以及稳定现金流物企。
风险提示
1、高溢价城市销售热度短期快速下行;2、高净值购买力厚度相对有限。

本文来源转载:

九号公司(689009):两轮车和机器人业务表现亮眼 高分红彰显发展信心;维持买入 西部矿业(601168):矿选冶项目持续优化 冶炼端利润有望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