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专题报告系列之上海篇:境内离岸金融中心建设正当时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际化”水平和“含量”相对不足,在主体参与、境内外联动和全球规则对标等方面存在国际化短板。因此其建设的着力点在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制度型开放往纵深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呈现出“在岸成熟、跨境受限、离岸薄弱”的特征,即在岸金融市场规模巨大、发展成熟度较高,跨境金融立足于跨境贸易发展较快,但受限于资本流动管制,在跨境证券投资方面发展缓慢且受限;境内离岸金融市场规模较小,离岸金融服务能级较低,国际影响力较小,离岸人民币交易功能刚刚起步。
作为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着力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发展离岸金融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大任务,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与全球前列还有一定差距,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上海缺乏强大的境内离岸金融市场。我国适时提出“境内离岸”金融活动,通过提供离岸金融服务,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提升金融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这一实践不仅符合我国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提升的重要支撑。
结合国家整体战略持续提升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级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券商在上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券商可通过建立浦东离岸子公司打造国际业务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并开展离岸投行业务。在浦东离岸市场开展证券经纪、企业融资、资产管理等业务,进一步发挥头部券商示范作用,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和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做出应有的贡献。
风险提示:国内金融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不及预期;上海境内离岸金融中心建设不及预期;国际政治局势动荡;金融市场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