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产业链全景系列2:筛选全球500+上市公司 定位AI行情演绎阶段
行情异同:演绎方向与节奏有别,“杀估值”阶段分布较为相似演绎方向来看,第一轮AI 行情由A 股和美股领涨,第二轮由A 股和港股领涨,交易重心由产业链中上游标的转向中下游。演绎节奏来看,第一轮个股涨跌幅分化较大,翻倍股较多,本轮行情相对“理性”,涨跌幅分布较为集中。估值变化分布来看,两轮行情标的估值变化分布在“杀估值”阶段较为相似。此外,两轮AI 行情标的均呈现出“涨多跌多”特征,且本轮下跌个股与上一轮相近。
回调幅度:参考第一轮行情经验,股价与估值回调或充分涨跌幅来看,第一轮经验显示跌幅通常为涨幅的一半以上,本轮A 股标的跌幅超过涨幅一半,回调幅度不低,港股标的相对较为抗跌。一级环节方面,同样保持跌幅为涨幅一半以上规律,本轮上游回调相对充分。估值来看,第一轮行情经验同样显示估值下跌幅度是估值增长的一半左右,本轮A 股、港股估值调整相对充分。
情绪热度:各市场分化较为明显,A 股热度快速降温扩散指数来看,各市场短期扩散指数均已回落至历史低位,长期扩散指数有所分化。A 股、美股长期扩散指数接近2023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港股长期扩散指数水平仍然不低。交易拥挤度来看,全部样本拥挤度已回落至2023 年以来均值附近,A 股交易拥挤度大幅回落,已跌至均值下方,港股拥挤度仍然偏高。
综合筛选:关注前期超跌、估值合理、高预喜率环节总结而言,AI 产业链调整或相对充分,短期扩散指数、交易拥挤度等指标也已较高点大幅回落,本轮AI 行情的回调有望在短期止跌企稳。展望后市,4 月进入财报密集披露期,短期市场可能更注重交易业绩基本面,结构上,短期可关注前期超跌、估值合理、业绩预喜率较高的环节,适当规避估值高位且业绩预警的环节。
风险提示:数据样本差异;市场风格切换风险;AI 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的市场超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