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新材(430372):2025Q1偏苯三酸酐维持高位 2024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1112%
海外产能持续退出+供需矛盾凸显,2025Q1 偏苯三酸酐依旧维持高位在国内企业高强度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海外TMA 产能持续退出,2002 年我国偏苯三酸酐的产能在世界上还不足 10%,产能主要集中在海外企业。国外在 2006年生产企业数量及产能均达到了最高值,随后在国内企业高强度市场竞争的情况下,海外企业数量稳步减少,产能有所下降并有所波动。2015 年我国偏苯三酸酐的产能已占世界产能的50%以上。2024 年4 月,美国英力士7 万吨TMA 产能退出。根据慧聪化工网数据,在美国英力士TMA 产能退出后,全球TMA 生产企业仅剩意大利波林、正丹股份、百川股份和泰达新材,国内产能占比进一步提高。美国英力士TMA 停产后中国TMA 企业产能占比83.78%。根据慧聪化工网数据,2023 年TMA 需求量约在18 万吨左右,产能25.5 万吨,英力士7 万吨产能退出后,产能将下滑至18.5 万吨,由于高温液相氧化装置危险系数高,行业此前开工率从未突破80%,且须定期检修,故预计2024 年市场实际供应量仅有14 万吨左右,全球供应将出现明显缺口,2024 年实际需求量预计20-21 万吨左右,供需缺口达6 万吨。根据百川盈孚TMA 市场价格由2023 年8 月1 日的12450元/吨涨至2024 年8 月5 日的最高价53500 元/吨,增幅达329.72%,并且2024三季度至2025 年一季度末TMA 整体价格维持在5 万元/吨左右的高位附近。
公司TMA 工艺成本优势领先,TMA 产能投资扩建受益行业周期向上2024 年5 月泰达新材拟投资扩建年产 3 万吨偏苯三酸酐及 1500 吨均苯三甲酸,进一步提高公司生产能力。根据公司公告数据,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竞争能力,公司拟投资扩建“年产 3 万吨偏苯三酸酐及 1500 吨均苯三甲酸生产项目”。
项目预计建设期 1-2 年,计划总投资 23,261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0,522万元。泰达新材采用的TMA 制造工艺为分段氧化法,相较连续氧化法,具有收率高、成本低、易操作等优势。在生产偏苯三酸酐中,苯环上三个甲基氧化反应条件不同,对反应过程中所需的催化剂、热量和压力需求有较大差异,分段氧化法通过在不同的阶段按需添加催化剂和提供热量和压力,减少醋酸燃烧和其它副反应,进一步优化每一个甲基的氧化反应所需的原材料、催化剂以及能耗。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风险、宏观经济变化风险、扩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