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鲜数据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多家上市券商拟回购股份 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多家上市券商拟回购股份 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时间2025-04-14 10:20:51浏览4

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多家上市券商拟回购股份 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证券板块
政策层面形成“类平准基金机制+增持回购再贷款”工具组合拳,证券行业资本运作进入自我价值重估新阶段。上市券商密集启动市场化回购:1)国泰海通发布公告称拟回购资金不低于人民币10 亿元,不超过人民币20 亿元;2)东方证券公告筹划回购2.5-5 亿元;3)国金证券拟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5,000 万元(含),不超过人民币1 亿元(含);4)财通证券董事长提议回购股份金额为1.5 亿元-3 亿元;5)中泰证券董事长提议回购资金为3 亿元-5 亿元。
投资建议:多家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在市场交投延续活跃以及低基数效应影响下,券商25Q1 经纪、自营业务向好驱动业绩表现同比大幅提升。券商和多元板块建议关注四条主线:(1)四川双马:科技赛道占优+退出渠道改善,业绩弹性可期。公司管理基金的已投项目——奕斯伟(半导体材料,2024/12/24 状态更新为已问询)、邦德激光(高端装备,2024/1/3 进行上市辅导备案)、屹唐半导体(2025/3/13 证监会批复注册)、群核科技(“杭州六小龙”之一,2025/2/14 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丽豪半导体(公司称拟最快2025 年下半年赴港IPO,集资10 亿元(约10.8 亿港元))等有望在2025 年实现上市;公司参投基金的已投项目——傅利叶项目(机器人行业)已完成新一轮融资,奇瑞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已成功上市的项目包括华大智造、文远知行、小鹏汽车、小马智行等,近期股价表现优秀,将显著增厚今年利润。(2)券商25Q1 基本面预计将在低基数下实现反转,建议关注Q1 业绩超预期的券商。
(3)券商并购预期增强,建议关注券商并购潜在标的机会。(4)消费贷款需求受益于政策有望回暖,建议关注消费贷产业。
保险板块
险资权益配置比例松绑,预计权益配置上限提升超6 千亿元。4 月8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核心内容如下:一是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将综合偿付能力位于[150%,200%)、[250%,300%)、高于350%的险企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二是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保险公司投资单一创业投资基金的账面余额占该基金实缴规模的比例不得高于30%(此前20%);三是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简单测算,预计人身险行业权益配置上限的提升规模为6461 亿元,预计当前人身险行业增配权益空间约2.56 万亿元。
拟建立销售人员、客户、产品三方匹配的适当性管理体系。近日,中保协编制《保险业适当性管理自律规则(征求意见稿)》,为行业在销售端贯彻分级分类管理、提高产品销售的适当性提供依据。一是产品分级:强化销售前的产品风险划分,人身保险产品按照复杂程度和保单利益确定性划分为P1 至P5 五个等级,财产险产品则依据产品特性划分为P1 至P3 三级。二是销售分级:严禁销售误导行为,以销售人员的保险知识、合规记录、销售履历等为主要标准进行分级,并与保险产品分级制度衔接,实行差别授权。三是客户分层:深入分析投保人的保障需求、收入状况、资产水平、保费预算及风险承受能力等,销售与其相匹配的产品,其中投保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保单利益不确定的产品,出现趸交保费超过家庭年收入4 倍、期交保费超过40%等情况时,需客户确认方可承保,投保普通人身险产品,对应情况则为趸交保费超过家庭年收入6 倍、期交保费超过家庭年收入70%。
投资建议:建议保险股关注3 条主线:①首推众安在线,保险基本面改善明显(承保盈利预期两位数增长)叠加科技、银行有望在25 年盈利,利润预计可实现高弹性增长(24 年净利润6 亿,25 年有望达9 亿),目前估值处于低位。②财险属于高股息防御型板块,在承保投资双改善情况下,Q1 利润预计高增长,且25 年承保业绩预计改善,后续市场环境下或会阶段性占优。③寿险关注新华保险(高β)、中国太平(分红险占比高,新保业务质地好)。
风险提示
1)权益市场波动;2)长端利率大幅下行;3)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

本文来源转载:

新股专题:外力巨震下新股周期情绪冰点或提前显现 建议密切关注局部变化 通信行业:贸易争端持续 倒逼国产化与自主可控